斯裡蘭卡,幾千年就一直靜謐獨處在印度洋湛藍的天涯海角。她像一簇海裡騰升而起的佛蓮,聖潔而清澈,其澈透沁人的清香,足以引發旅人樂不思歸,眷戀中難舍蘭卡,讓你夢裡千萬縈繞、常會歸返她所獨有的精神傢園……
(本文為鳳凰旅遊“旅人”欄目特約稿件,未經允許請勿轉載。如被授權轉載,請務必註明“本文為鳳凰旅遊‘旅人’欄目特約稿件,作者:陳魯寧”字樣。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。)
斯裡蘭卡
丹不勒密境石窟
媲美敦煌飛天的絢麗
駛離波隆納魯沃的主路,一條左盤右旋幽靜的山路,帶我們抵達南亞最偉大的石窟寺——丹佈勒石窟寺(The Cave Temple of Dambulla)。正像我們選擇旅行目的地,要豎立幾個坐標一樣,它自199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起,就成瞭必去的坐標目的地之一。
斯裡蘭卡
丹不勒在斯裡蘭卡的中部,石窟就建在它南面的山上。整座山是一個巨大的巖石體,從一抹平原上突兀而起,海拔約180米。千百年來,這裡的小乘佛教僧侶,主張修己勝於度人,鉆入簡陋和隔絕的洞窟,在石窟寺以及方圓幾十裡的地方進行冥想修煉,丹不勒的冥想靜修,人們稱之為“憶往之城”——丹不勒。
走進白關島蜜月墻紅頂的山門,仔細端詳,發現寺廟建築均由巨大的巖石石塊和石柱壘造,雖經兩千年之久,依然堅實,每一處細節做工都非常精美,整體氛圍頗有幾分歐洲修道院清凈的感覺。
斯裡蘭卡
穿過一泓紫色睡蓮池,開鑿在石縫裡的丹佈勒石窟,宛若一枚微開的蚌殼,迎接著四方拜謁者。洞窟裡陰涼而神秘,來者得赤腳入內。幽暗的幾盞燈火,勾勒出穹頂上的彩繪,純天然植物顏料繪制,歷馬爾地夫經百萬天的日升月落,依然鮮艷奪目。龐大的佛像,或佇立,或斜臥,金身、背光、寶冠、瓔珞、絲裙燦爛華美,完美如新。串聯其間的花草林木,亭臺宮院,宗教典故,將建築、雕塑、壁畫融於一體的立體藝術,堪稱世界古佛陀藝術史的百科全書。
斯裡蘭卡
時光倒轉到公元前1世紀,古蘭卡的維拉幹王(Valagambahu)遭南印度象隊大軍入侵,戰敗後被放逐,來此避難,獲僧侶悉心庇護,度過瞭幽暗無日的十五年漫長歲月。在他收復領地之後,遂建此廟宇,以示感恩。之後,各朝代的國王不斷地在此鑿刻石窟和雕塑,鼎盛期在17和18世紀末的康提王朝。現記載,寺廟加周邊地區,有80多個洞穴,1530尊佛像,還有覆蓋達2100平方米精美壁畫,是南亞最大的壁畫群,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遠古繪畫之一。其中對外開放的共有5個石窟,而最精美的為前三石窟。
一號洞窟被稱為“神王寺”。入口處石碑上刻滿密密麻麻“猴賽雷”文——波羅密語,裡面一尊14米的臥佛,睜著雙目靜靜凝視前方的,眼珠黑白分明,嘴角含笑,形貌頗似一位年輕英俊又多情的王子,枕著繪滿蔓草花卉的枕頭,足底鎏金繪滿重瓣蓮花—— “向十方各行七步,步步生蓮花”。他的腳下是阿難尊者,頭旁挨著毗濕奴神。臥佛的背後精美的壁畫,記載瞭佛陀的修煉與講道等場景。洞穴機場接送的天花,亦繪滿主佛和飛天女神的圖像。據說,斯裡蘭卡這樣大的涅槃石刻臥佛,隻此一尊。
斯裡蘭卡
第二個石窟馬哈拉賈寺(Maharaja Vihara)最大、最為壯觀,稱為“大王寺”,東西長52米,寬23米,高7米。 除瞭16尊站立的大佛之外,還有40尊宏偉坐佛,兩尊印度神以及兩尊國王造像(一位是落難於此的國王,另一位則是尼撒迦摩羅)。顯然,此時的丹不勒已經將佛教、印度教和王權三位融入一體。石窟中有一個舍利塔,還有一口泉井,最神奇的是石窟裡自頂部巖石上的裂縫上淌出來巖水,不是順淌,卻是逆上向流淌,人們一直無法解釋,遂相信這是上天賜予的神水。
斯裡蘭卡
第三窟為“大新寺”,窟內壁畫和石洞頂上的繪畫,呈現出蘭卡十七世紀典型的繪畫風格。窟內除瞭五十尊佛象石刻外,還有兩尊國王Vattagamani Abhaya和Nissanka Malla(1747-1782)的塑像。大部分繪畫和雕塑都是在17世紀重新繪制,用的是樹汁顏料,可以保存幾百年,甚至上千年亦不褪色。
斯裡蘭卡
丹不勒也有飛天,與敦煌的飛天一樣,是侍奉佛陀和上天諸神的歌舞女神。穴壁上,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,有的手捧蓮蕾,直沖雲霄;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,勢若流星;有的穿過重樓高閣,宛如遊龍;有的則隨風悠悠漫卷,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、舒展和諧的意趣,熾熱的色彩,飛動的線條,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……
斯裡蘭卡
歷史和文化就這麼神奇,在兩條絲綢之路上得以交匯,面對神秘而又充滿文化意蘊的洞窟,引起我註目的並非是其炫麗的外表,而是那融建築、雕塑、壁畫三者於一體的立體藝術,儀式般昭示出深深蘊藏的人和人性相似,讓我們在兩地都能審視到千古之大美,看到佛陀精神的天地,親眼目睹世界文化的淵源大同、歷經千年而永駐的真實摹本!
杜拜自助
參考資料:http://travel.ifeng.com/a/20160320/41565280_0.shtml
留言列表